鹤城区激发需求行动实施方案
为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提升有活力的外贸,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结合鹤城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实现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增长7.5%。充分发挥好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充分发挥好进出口的支撑作用,推动全区外贸扩规模、优结构、提质效,力争2024年全区进出口总额增长60%。
二、工作任务
(一)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1.以政策引导消费。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扩大就业岗位供给,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强化企业收入分配指导,构建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适度提标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居民多渠道增收,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配合市商务局联合金融机构、平台企业整合2000万元资金用于汽车、零售、购房、家电家居等发放消费券,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承办市区消费促进活动的执行单位或商贸流通企业,给予3-5万元的资金支持。引导工会经费助力消费,支持各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以发放电子消费券形式提前发放当年度节日慰问等全年工会福利。引导专项债券、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旅游等资金向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支持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落实区直单位不低于60%,乡镇街道及其他公共机构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40%政策,促进全链条汽车消费,释放汽车后市场潜力。探索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新模式,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消费,全面完成保交楼任务。积极稳妥处置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征收安置遗留问题,加大烂尾楼盘活力度。配合市商务局举办“怀味无穷”十大名菜评选系列活动,深度打造怀化美食餐饮品牌,开展家政人才培育计划,推进餐饮、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升级。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扩大适老消费。力争全区获批1家以上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企业。(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商务局、区机关事务中心、区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以业态引领消费。发展数字、绿色、健康、国潮消费,推进“夜间、乡间、网间”经济,力争培育1家以上省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示范区。聚焦首店经济,引进文和友、茶颜悦色等知名品牌入驻。联合文旅部门推动非遗活化利用,打造悦麓里美食街等非遗特色街区,实施“玩非遗,赚积分,享怀化”非遗积分兑换,拓展更多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消费新业态。推进数商兴农,扩大农产品线上销售,打造网红品牌,驻场直播等直播电商的发展,即时零售等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传统特色街区、大型实体零售企业等与新经济、新消费结合,打造多业态融合新场景。(区商务局牵头,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以活动激活消费。发挥RCEP经贸博览会、健博会等知名展会平台功能,坚持“市场运作、部门支持、财政奖补”的原则,开展车展、家电下乡、年货节、黄岩杜鹃节、凤坪杨梅节等涵盖会展、节庆、文旅、夜经济主题促销活动11场以上。聚焦建设全国一流旅游度假目的地,全力擦亮“福地怀化”“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怀景怀乡怀味”品牌。策划举办黄岩国际山歌号子节、社区艺术节等文旅体节会活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举办全国“乡村网红”培育系列活动,策划“跟着赛事去旅游”系列体旅融合活动。实施非遗点亮主城区行动计划,举办老字号嘉年华、国潮非遗市集等活动。配合市文旅发布《怀化消费地图》,培育“怀化有礼”“怀化有戏”“怀化有味”等产业链品牌。(区商务局牵头,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以平台促进消费。推进火车站、体育中心、万达广场等商圈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消费载体,激活商圈消费潜能,推进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按照“两年试点、三年推广、五年覆盖”的思路,对17个试点社区进行创建,重点打造4个一刻钟品质社区生活圈,全面推广“一刻钟便民地图”等一刻钟公共服务品牌项目。深入实施怀化市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县域商业体系,打通城乡双向流通,确保已通过省商务厅公示的县域体系建设申报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并通过最后项目验收。紧盯内外贸一体化市场主体和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依托国际陆港建设,扩大试点成效。(区商务局牵头,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以环境服务消费。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发放消费券、开展刷信用卡消费减免活动,加大促消费活动和消费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旅游服务等消费领域,加大线上随借随还类信贷产品创新,适度降低消费信贷融资成本,提高消费信贷可得性、便利性。对户外促销活动、夜间摆摊等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实行“信用+承诺+轻微免罚”,疏导流动摊贩就近进入指定区域规范经营,为市场主体提供更透明、更宽容的发展环境,打造鹤洲路夜市经营示范街。加强消费领域信用、标准和质量工作。全面开展放心消费创建,优化消费环境。完善重点服务消费领域服务标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商务局、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金融事务服务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1.强化重大产业建设投资。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投资,谋划推进一批传统产业焕发新生,优势产业升链、延链、补链、强链的重大项目。做好怀化国际粮油物流加工产业园、鹤城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园、博士康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城东新区片区开发建设等产业建设项目,抓好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区商务局、区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科技局、区重点建设项目事务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切实提高项目质量,筛选实施一批有代表性的重点项目,力争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重点抓好怀化高铁新城、城东铁路专用线、城东片区排水防涝工程、G209三段合一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重点建设项目事务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补短板强弱项领域建设。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危旧房及农村危房改造、老旧燃气管网改造等三大改造工程。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五省边区区域医疗中心;大力实施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消防站建设任务,加强战勤保障体系和消防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建设;申请配发户外健身路径、农体工程和多功能运动场,努力打造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全民健身圈。(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抓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服务,筹划建立市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抓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规范稳妥推进新实施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抓好基础设施REITs储备项目申报指导。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补短板、产业链供应链和特许经营3张项目清单,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区财政局、区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推进政府投资系统管理。积极抢抓中央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规模增加、专项债投向拓展等政策机遇,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实施,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持续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和增发国债项目储备申报。针对性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全区前期项目库,增加区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对纳入前期推进清单的项目,给予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保障。(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牵头,区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焦新能源及其装备、新型显示、机械装备、中医药、种业等重点产业链及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产业专班,发挥“链长”牵头作用和“链主”企业主体作用,锚定目标企业开展精准对接,确保每条链引进1家至2家链主企业,形成一批上下游配套、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依托怀化国际陆港战略支点,围绕园区主特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同时不断提升园区项目承载能力。用好第十三届中部博览会、“湖南应用场景大会”、“沪洽周”、“欧洽会”、“全球湘商大会”、“外资企业怀化行”、“央企怀化行”等各级招商经贸活动平台,积极对接相关国际组织、海外中国商会、海外湖南商会等组织,邀请外资企业来怀考察,加大对“三类500强”、专精特新、高新技术、重点外资项目的招引力度。继续加强对接老挝、缅甸、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拓展对接欧洲发达国家和非洲新兴国际市场,不断提升同海外国家经贸交流合作水平。发挥招商工作专班作用,聚焦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企业聚集区域,强化对接,引导重点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向鹤城转移,推动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区商务局牵头,区委外事办、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教育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区工商联、区鹤城高新区、各产业链工作专班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持续激发外贸活力
1.深度开拓海外市场。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紧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非经贸博览会走进非洲专场等国内外重点国际性展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区属企业参会参展。借助东盟经贸合作展示中心等重要平台,充分发挥老挝湖南商会、老挝驻长沙总领事等机构优势资源,邀请一批境外知名商协会、企业来鹤考察洽谈。鼓励区属外贸企业依托湖南高桥大市场设立怀化产品市场采购展示馆,助推企业提升贸易订单量,抢抓二手车进出口放开机遇配合市商务局争取打通二手车出口环节。(区商务局、区委外事办、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林业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鹤城高新区、市公安局鹤城分局)
2.内培外引,壮大外贸主体。聚焦新能源及其装备、农产品、教育装备等重点外贸产业,全力支持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进出口。加大鹤城区与怀化市产业链工作专班联合招商力度,推动一批外贸背景项目落户鹤城,力争全区外贸实绩企业突破15家,新增生产型外贸企业2家以上,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00%以上。(区商务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林业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鹤城高新区)
3.加强重点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与老挝、柬埔寨、缅甸等RCEP成员国家和肯尼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经贸合作机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RCEP系列活动、健康博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平台,以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为契机,力争引进一批符合鹤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外贸企业,并推动签订一批供需采购协议。充分发挥荷力士新能源科技、创宇科技等重点企业在外产业布局和优势资源,带动一批与东盟贸易往来或有开拓东盟市场意愿的本地企业“走出去”,提升进出口订单量。充分利用2024 年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走进非洲肯尼亚专场、尼日利亚专场等活动平台,做好企业参会参展,支持荷力士新能源科技拓展对非贸易。(区商务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工商联、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区林业局、鹤城高新区、产业链工作专班)
4.强化外贸服务保障。在市商务局的协调和业务指导下,推动发改、税务、海关、商务、财政等部门联合成立区级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专班,对区级重点外贸实绩企业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宣传、服务联动,加大外贸企业融资、信保、担保、汇率避险等金融服务。加快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布局,重点引导企业建立东盟跨境电商海外仓。做好外贸企业业务指导培训,建立应对贸易摩擦协同应对机制。(区商务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鹤城高新区、区税务局、区金融事务服务中心)
三、推进机制
成立实施激发需求行动工作专班,由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任召集人,区商务局、区发展和改革局主要负责人任副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区委外事办、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鹤城分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机关事务中心、区金融事务服务中心、区总工会、区工商联、区税务局等,各乡镇街道,专班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负责日常协调和调度工作。
落实“137”工作法,按“月调度、季通报、半年点评、年总结”评价机制加强工作调度。各责任单位根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明确推进时限,按月向牵头单位报送工作小结,牵头单位汇总形成每项工作专项小结,每月25日前向工作专班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形成工作专项通报,并适时召开工作调度会,分析总结前段工作成效与不足,研究部署下步工作,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半年召开工作点评会,组织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项目现场、阶段工作成效进行核验查看,核查工作实际完成情况,增强推进落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