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区改革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聚焦重点领域改革,力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国企改革、“放管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领域有标志性成果。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围绕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权益保护、公平竞争等方面,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集成一项制度,治理一片区域。聚焦综合成本降低,以降低物流、税费、融资等成本为核心,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二、工作任务
(一)着力降成本提效益,建设“低成本鹤城”
1.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全面实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加快人力资源建设,开展高职院校订单式培训,规范劳务市场,引导劳动力向产业领域转移。推进职业教育创新重构,配合制定鹤中一体化人才联合激励机制,打造区域人才高地。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拓展金融超市服务功能,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力争新增银行贷款60亿元以上。推动我区普惠金融实现“增量、扩面、降本”目标。推进数据共享、探索数据交易规则,集中推进一批公共数据的联通共享,打通公共数据壁垒,解决行政审批、金融征信等数据梗阻,探索数据互联互通、有价交易、有偿使用。(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区委组织部、区自然资源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金融事务服务中心、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等负责)
2.深化降成本改革。深化价格领域改革。落实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全面实施新能源汽车充电峰谷电价机制。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协助开展天然气输配价格成本监审。降低制度交易性成本。持续深化“三集”审批,深入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实现高频事项90%以上“一件事一次办”。降低用能成本,鼓励企业开发屋顶分布式光伏。认真落实电网发展建设环境保障机制。降低用工成本,继续阶段性降低部分社会保险费率,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扶持物流企业发展。(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利局、区财政局、区政务服务中心、区市场监管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商务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等负责)
3.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落实国家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开展财源建设提质行动,加快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全面落实省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所有支出严格遵循“先定事后定钱”的原则,不再采取切块方式安排预算。开展区级财政重大专项清理。全面落实省推进市县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法检两院财物省级统管改革方案,配合探索建立鹤中一体化区域财税分享机制,配合制定《鹤中一体化区域财税分享实施意见》。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区财政局、区税务局牵头,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科技局等负责)
(二)着力破壁垒重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1.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严格落实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024年重点任务。全面清理废除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的政策规定。重点围绕工程建设和招标投标、新能源及抽水蓄能开发、政府采购等领域,深入开展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落实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问题整改和典型案例约谈通报制度,开展问题线索核实整改。规范招商引资,全面推行“两办法一指引”,构建招商引资项目评估和统计体系,完善市场化招商机制。建立全区招商引资统筹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评估、合同审查、落地履约、政策兑现的监督检查。(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利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司法局等负责)
2.推进公平竞争改革攻坚。对新出台政策严格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扎实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组织对政策措施进行交叉抽查和督导考评。加强竞争秩序监管,积极配合省、市开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完善企业重整识别机制,强化府院联动,推进破产配套制度完善。深化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完善企业市场退出机制。配合建立鹤中区域市场监管一体化机制,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放心、质量领先、满意消费、示范引领”的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人民法院等负责)
3.推进优化环境改革攻坚。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破解立案难、执行难机制,严格规范涉企产权强制性措施和被查封主体范围,深入开展企业合规改革。建立“政企行”综合监管平台,全面推行涉企执法检查扫码留痕管理,制定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推进“首违不罚”柔性执法。开展“招商引资年”项目护航行动,推动项目快速落地投产达效。加强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设,畅通违约失信投诉渠道,用好失信惩戒措施“工具箱”,实施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专项行动,开展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专项清理,着力解决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损害市场公平交易、危害企业利益等政务失信行为。大力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建立营商环境案例通报制度。(区优化办牵头,区委政法委、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商务局、区重点建设项目事务中心、区工商联等负责)
4.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与招投标领域改革。按照国、省、市最新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指引,将适合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益。探索引进“机器主导评标”,创新评定分离模式,还“定标权”于招标人。严格落实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中标公示等应当载明的新增事项。配合省、市强化评标专家动态管理,抓实评标专家“一项目一考评”“一季度一通报”制度。配合省、市强化招标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信息登记及核查,抓实代理机构“一代理一评价”与信用评价制度。(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
5.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进“一照通”改革,优化“涉企一件事”“告知承诺制”,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程电子化,推动涉企服务全生命周期集成化办理。配合市行业主管部门推进“交房即交证”改革。加快数字政务建设,实现惠企便民服务“一机在手、一键登录、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用好用活政务效能系统,切实提升行政效率。大力推广“湘易办”,实施“湘易办”超级服务端增效惠民项目新增上线企业信息变更、就医等17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新增惠民便企示范应用场景和高频特色服务事项超过7个。企业和群众办事纸质证照免提交率提升至60%以上,政务服务统一受理办结率提升至90%以上。(区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负责)
(三)着力促投资强金融,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1.扩大有效投资。建立有债权和股权融资需求企业(项目)库。抓好基础设施REITS项目申报指导。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区财政局、区重点建设项目事务中心等负责)
2.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大力实施“湘信贷”融资惠企行动,推动“流水贷”等信用融资产品增量扩面,深化应收账款池质押融资试点。积极对接最新供应链金融主办行及核心企业名录,深入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创新绿色金融,争取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稳步降低担保费率、提高担保放大倍数。配合探索建立鹤中一体化国有平台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组团互赢机制,共同推进项目互荐和联动报价、融资审批优化、资信业务合作、强化风险防控等合作和政策保障工作。(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金融事务服务中心、区政府金融办等负责)
3.深化国有“三资”改革。持续加大资源资产资金盘活力度。用好“用、售、租、融”四种方法,分类研判、妥善处置。扎实推进区直机关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专项治理,在摸清家底基础上推进区本级资产盘活。探索建立资产与金融融合、市场化运行、共享共用三项机制。落实省市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资产出租处置业务线上交易具体安排。(区财政局牵头,区机关事务中心、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区水利局、区自然资源局等负责)
(四)着力增活力强支撑,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1.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编制区属国有资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重点行业布局指引。加强国有资产清查、处置和管理,引导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进“智赋万企”行动,在重点领域建设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典型场景。创新区级国有平台投资运营管理模式,推动区级国有平台积极参与实体经济发展,实现区级平台市场化转型。出台区属国企经理层工作指引,提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水平。(区财政局牵头,区机关事务中心、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自然资源局、鹤城高新区管委会、区经投集团等负责)
2.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健全民营经济工作机制,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具体措施,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营造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政企行”综合监管平台,全面推行涉企执法检查扫码留痕、涉企柔性执法等制度,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梳理编制民营企业支持政策手册,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涉企资金直达快享。完善区级领导干部与民营经济人士常态化沟通协商、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等机制,积极开展“企业家接待日”活动,面对面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区委统战部牵头,区优化办、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商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等负责)
3.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开展园区剥离社会事务、岗位聘用制、绩效薪酬制、市场化建设运营、园区合作共建等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阳塘园区调区扩区。持续推进“三类低效土地”清理和国有闲置厂房盘活处置。科学规划调整园区主特产业,推动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支持园区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等,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园区产业建设。(区工业和信息化局、鹤城高新区管委会牵头,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商务局、区统计局等负责)
4.增强各领域创新能力。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继续实行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10%机制,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1.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7%以上。深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本地高校、科研院所与本土企业深度合作,全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巩固提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成果,积极申创国家级“众创空间”,建立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确保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0亿元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开展创新平台提档升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力争新增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2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3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区科技局牵头,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鹤城高新区管委会等负责)
三、推进机制
(一)成立实施改革攻坚行动工作专班。由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任召集人,区发展和改革局主要负责人任副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委统战部、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商务局、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税务局、区金融事务服务中心、区政府金融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教育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区水利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政务服务中心、区机关事务中心、区优化办、区工商联、鹤城高新区管委会等。专班办公室设在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日常协调和调度工作。
(二)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讲评、年度总结”工作推进机制。相应工作由专班办公室负责组织落实。
(三)强化督导考核。区政府办公室对工作专班进行考评。工作专班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结合实际建立问题交办、典型案例通报、约谈等机制,并对各责任单位进行严格考核,具体考核办法见《改革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重点任务考核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