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区“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怀化市鹤城区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十四五2021—2025年)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十四五期间,怀化市鹤城区民政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服务理念,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三个聚焦,履行三个基本,积极服务全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湖南西部首善区贡献民政新力量。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民政事业十四五规划,对于我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全面落实基本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一)发展机遇

1.新战略布局明确了民政事业发展方向

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民生福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基层治理等方面,为谋划、设计和推进民政发展提供了根本性、方向性指引,要紧紧围绕发展主要目标,全面设计、推进民政创新发展,推动鹤城化民政事业转型升级。

2.新发展理念强化了民政事业发展定位

谋划推进民政事业要紧紧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贯彻到民政各个领域,坚持稳中求进,加快创新民政体制和方式手段,推进民政事业协调发展,动员多方力量参与,构建新发展理念加开放的发展新格局。

3.新功能定位确立了民政事业发展目标

紧扣建设湖南西部首善区战略定位,加快三城同创“强工兴旅、产城融合、康养宜居”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加快发展民生福利制度和以养老、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生活服务业,大力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全面提升养老服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鹤城民政发展明确了目标方向。

4.新经济环境拓展了民政事业发展空间

新经济环境条件下,承接产业转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设施相联相通,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共享性强,大大拓展了民政事业的发展空间。在引入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和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特别有利于在养老服务方面开展合作,推进民政事业协同发展。

5.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进民政事业深入发展

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类发展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健康、智能、品质和便利,这与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基本一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突破和广泛应用,数据正在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驱动社会由数字化向网络化、智能化深度拓展。充分建设并利用大数据库、智能养老产品、一网办理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及其转化成果推进鹤城民政工作发展。

(二)面临挑战

1.民政资金投入急需不断加强

当前经济下压力较大,民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力受到影响,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增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等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2.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

当前人口老龄化规模大,增速快,特别是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加剧,亟待从经济、健康、照护、精神等多方面建立有效机制,提升养老服务供给的规模和质量效益,满足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需求。

3.新型城镇化发展不断加快

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升,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亟需通过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创新基层社区治理和服务,帮助他们享受市民化待遇,又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增加农村活力。

4.社会转型不断加速

随着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变化,公益慈善、基层自治、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等,需要与家庭小型化、需求多元化、治理现代化的趋势相适应,让群众有更多参与权和获得感,对民政社会治理方式和能力提出新挑战。

第二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高地四新五聚焦及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六保”“六稳重点任务,在省、市民政部门七个牢牢把握中赋能谋篇高质量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强工兴旅、产城融合、康养宜居”的战略定位,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民生幸福为导向,坚持以新时代思想为指挥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扎实推进民政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努力建设最有温度最接地气最有活力响应群众诉求最快的新时代民政,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建成湖南西部首善区贡献民政新力量!

(二)发展思路

1持续三个聚焦、履行三个基本

始终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主题是改革创新,任务是为民解困、为民谋利、为民服务,全面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质量,推动形成更加坚实的兜底保障、更为丰富的民生福祉、更贴基层的社会治理,彰显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新担当、新作为,让全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2.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以打造康养宜居”的美丽鹤城为目标,建立健全生态健康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着力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教育、提升专业人才队伍服务水平,发展壮大养老服务产业,将养老服务业作为新兴服务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养老服务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

3.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深入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建设党组织领导下的共治+自治网格化管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全面推进居(村)民自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形成基层自治+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合力推进社会治理进程。

4.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

按照务实创新工作要求,围绕民政中心工作,创新融合式党建+民生福祉党建+公平幸福党建+关爱老人、儿童党建+社会救助党建+助力奉献的新发展理念,摸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新路子,确保每一项民政惠民政策及措施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能解决实际困难。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的原则

规划编制是科学预判形势,提出未来发展的方案,也是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的计划书。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早谋划、早启动,体现战略眼光,既要对未来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有科学研判,也要聚焦民政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做到既不在规划层面抢跑,也不为未来发展留后患,一个五年解决好一个五年的事。

2.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实际相衔接的原则

科学是规划的前提,落地是规划的关键。十四五规划要在配合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及区发改局编制总体规划和相关重点专项规划的同时,组织研究一批关系未来发展的重点课题,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与鹤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原则,在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十四五规划的指标体系,突出指标的务实管用,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将人民群众所需、所盼与民政之应为、可为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规划可执行,确保规划落地见效。

3.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的原则

坚持一盘棋理念,在规划衔接上,既要体现战略眼光,争取将民政工作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要政策纳入本地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中,实现规划编制上下、左右无缝对接,又要聚焦主责主业,把最底线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会服务、最基础的社会治理和专项行政管理等民政职责,聚焦工作主要领域,既增强规划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明确具体工作举措,细化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等内容,做到可操作、能落实、易评估。

4.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十四五规划编制要突出改革创新,注重凝聚各方智慧,既要立足民政自身资源优势,发挥好政府部门编制规划的主导作用,又要跳出民政,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公众、专家学者、代表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运用社会力量与市场机制,有效整合优化多方资源,增强合力,形成开放民政的格局,使规划研究和编制成为鹤城民政集民意、汇众智、促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总体目标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结合鹤城实际,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绿色生态殡葬等重点工程,加快民政事业转型升级,实现基本民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基本社会服务完善有效。

(五)发展目标

基本民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基本社会服务完善有效,形成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有机联系的格局。以服务大局为根本,推进民政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为全面建成湖南西部首善区造有利条件与有效平台;为打造康养宜居”的美丽鹤城打下坚实基础。具体表现为:

1.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2.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3.建立健全绿色生态殡葬系统。

4.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等制度,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做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相关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密切关注在保对象、易返贫对象、边缘困难群体、突发临时困难群体,确保应保尽保、长效帮扶到位,织密织牢兜底民生保障网,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5.健全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6.继续增进残疾人社会福利,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事业和产业。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水平。

7.加强区划地名管理,更好服务新型城镇化战略。

8.贯彻落实慈善法,支持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大力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

9.深入开展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着力提升我婚姻登记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0.建立并完善信息核对平台、推动建立部门单位信息共享制度,在临时性、突发性问题发生时能快速、准确反映并妥善处理。

第三章  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围绕鹤城区民政事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发展目标,制定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全面推进民政事业发展。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

目标值

属性

社会救助

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元、人.月)

城市650

农村380

增幅不低于10%

预期性

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元、人.年)

城市12000

农村9600

不低于省厅指导标准

预期性

社会管理

城乡社区依法自治率

100%

100%

预期性

注册登记社会组织数量(个)

310

350

预期性

社区社会组织备案数

83

300

预期性

社会工作人才总量(万人)

0.012

预期性

福利与服务

孤儿养育标准(元/人·月)

散居950

机构1350

散居1200

机构1800

预期性

惠民殡葬覆盖率

95%

预期性

福彩总发行量(五年总量)

2100万

1.24亿元

预期性

慈善资金总量

150万

预期性

养老事业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

100%

预期性

公办养老机构及社会化运营床位占比

50%

预期性

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

50%

预期性

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

100%

预期性

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

>90%

预期性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50%

预期性

“十四五”时期鹤城民政事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

1.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养老产业高地

“9073”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格局调整为“9064”90%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格局。

1)着力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实施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工程,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将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失智、重残、独居高龄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老年人作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重点保障对象。健全全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数据库,建立与老年人能力和需求综合评估结果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老年服务机构、敬老院等公办养老机构要切实承担好政府兜底性养老服务,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对象实现100%集中供养,对居家分散供养的特困供养对象照护服务100%落实到位。养老机构备案(许可)率100%;养老机构重大安全隐患整治率100%

2)着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发挥家庭在居家养老中的支撑作用,大力弘扬孝德文化,大力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建立完善支持家庭养老的政策,支持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责任。推动互联网+养老发展,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搭建全智慧养老大数据中心和“12349”民生热线呼叫中心,实现呼叫定位、健康管理、咨询帮助等线上服务于上门助餐、助浴等线下服务高效连接,组建高密度、多维度的养老服务网。十四五期间,全区总计新增养老床位50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60张。实施城乡社区和村级养老服务全覆盖行动计划,每个街道、乡镇应建设一所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枢纽式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和村普遍建立完善日间照料、老年活动等养老服务设施,补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短板,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便捷性,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制定和完善适老化住宅标准和规范,实施社区和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

3)着力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

进一步发挥公立福利机构的公益和托底作用。福利院要发展成全失能失智老人照护示范机构要成为特困、失能失智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养护服务设施。加快推进中心敬老院建设,为乡镇的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特困失能失智老人提供集中照护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社会化运营的养老床位不低于50%。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公办养老机构实施改革,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加快推进补砖头扶持政策向补人头转变,提高对护理型、连锁型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全面实施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建立财政资金奖补和服务质量与评定结果挂钩的闭环管理制度。全力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积极推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促进养老服务科学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

4)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着力发展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区社会福利中心建立养老服务教学实践基地。十四五期间,大力培养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每年组织培养培训50名专业养老护理员。积极扶持发展各类为老志愿服务组织,动员引导全社会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养老服务,探索开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等志愿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关怀和生活帮扶需要。

5)着力发展壮大养老服务产业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将养老服务业作为新兴服务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加以引导,大力扶持发展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促进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着重抓好怀仁健康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促进养老企业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和集聚区。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确保养老服务和产品质量,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2.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完善社会治理新格局

城乡基层民主建设深入发展,城乡社区协商全面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共治+自治网格化管理的新格局更加完善。

1)提高思想认识,把加强社会治理作为统领社会建设的主要抓手。加强组织保障,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将专业社会工作嵌入社区组织和社会组织之中。

2)全面推进(村)居民自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坚持和发展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民主选举制度,逐步提高(村)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比例。

3)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基层自治+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管理。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大数据服务、志愿服务相互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整合社区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加快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使普遍性难题及时上传给街道或派单个相关部门,实现问题处理流程闭环,做到小事不出,难事联系议。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机制,提高社区服务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4)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宣传,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晋升、奖励等方面的政策和社会工作专业辅导、评估等制度框架,以开发社工岗位为基础,促进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素质明显提升。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常态化机制,鼓励和引导慈善资源和社会资金支持社会工作。孵化一批本土社工机构,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本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25年,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120人,每万人拥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名以上。加大专业岗位开发力度,重点在公益性事业单位、基层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等领域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到2025年,全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数量不少于100个(暂定)。

主要指标

1.支持各乡(镇)建立城乡社区服务站(便民服务中心);

2.支持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3.到2025年,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120人,每万人拥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名以上;全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数量不少于100个(暂定)。

3.深化专项事务管理,推进各项改革脚步

1)推进绿色生态殡葬服务改革

推进节地文明绿色生态殡葬、火化殡葬,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鼓励引导群众采取不占地或少占地、不搞水泥石材固化硬化的安葬方式。健全完善惠民殡葬政策,由适度普惠向全面免除本地户口城乡居民基本丧葬服务费,将农村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规划,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巩固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综合运用政策宣传、思想教育、村规民约、矛盾调处等多种手段,稳妥解决殡葬管理实际问题。推进婚丧习俗改革,明确操办标准和要求、违约责任和奖惩措施,引导树立厚养薄葬、节地生态、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到2025年,完成公益性公墓和集中治丧点建设加大殡葬执法力度,规范殡葬服务市场,优化殡葬服务内容、程序和标准,提升殡葬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

2)优化行政区划布局与地名管理

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完善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地名标准化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建立地名普查档案,推进地名成果转化工作。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强化边界联合检查,促进边界地区社会稳定。

3)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服务质量

依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大力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切实提升和创新社会治理能力,维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着力改善和提升救治管理服务质量。

4)规范婚姻登记管理

按照国家婚姻登记机关标准,进一步规范机构建设,实现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婚姻状况基本信息共享,推进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完善网上预约婚姻登记服务,探索婚姻家庭矛盾调解模式,提高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水平。

4.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做好兜底保障工作

1)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

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政策的兜底保障作用,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及人均救助水平坚持不停步、迈小步,以年增幅不低于2%为发展目标,在全范围内争取保障标准及人均救助水平做到保类争位

建立兜底保障救助帮扶长效机制,接受社会监督。针对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资金分担机制和核算核对机制,对困难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困境儿童、特困人员等特殊贫困群体制定特惠政策,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经济收入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有一定经济收入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等对象实施分类保障,提高保障标准,防止脱贫反弹。

2)健全社会救助协调机制

强化政府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社会救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强化各项救助制度衔接,整合政策资源,实现部门信息互联互通;落实责任担当,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监督,加强资金使用调度,保障社会救助工作的全面落实。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强基层经办能力建设,激励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科学设定救助标准,提升社会救助整体水平。加强社会救助设施平台建设,推进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或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中心建设,配齐必要的办公设施设备。

3)建立多元的资金保障

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救助资金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同时,将社会捐赠、彩票发行、慈善募集等多种形式筹集的资金,用于社会救助。将福彩公益金项目、财政预算内投资项目向深度贫困地区重点倾斜,完善社会服务兜底设施,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4)大力提升救助信息化水平

通过智慧民政工程,建立数据库,应兜尽兜并分类保障,完善一户一档。加强城乡低保家庭信息状况对比工作,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精准化、科学化服务水平。

5)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建立低保渐退机制,对脱贫后又返贫的贫困人口,再次纳入救助范围。

5.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质公共社会福利服务水平

1)持续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健全老年人优待和保障服务体系。完善特供人员供养制度,逐步提高城特困对象供养标准,对选择集中供养的特人员,通过安排入住公办福利机构、向民政养老机构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保障。推动残疾人福利事业发展,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指导,进一步规范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制度,健全残疾人就业制度,完善福利企业减免税等扶持政策,促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福利企业就业

2)加快推进慈善事业发展

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运作,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运作专业、富有活力的慈善组织,建立募用分离、高效顺畅、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形成一个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的治理体系。

3)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服务

全面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有效投入,不断提升困境儿童保障服务水平,相关信息及时采集、录入,每年3月和9月各更新一次。逐步构建以家庭养育为基础、基本生活费为保障、福利机构为依托的困境儿童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监护人监护失当或缺失的监测、发现、报告、调查和干预机制,形成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无缝衔接的运行机制。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困境儿童照护机构,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向社区辐射服务。

4)有效控制福利彩票发行

按国家、省相关政策,有计划、按步扩大销售规模,计划到规划期末,总计销售1.24亿元。

项目名称

重点工程

2021年完成总计

2022年完成总计

2023年完成总计

2024年完成总计

2025年完成总计

五年合计

福利彩票发行

销售总量(亿元)

0.23

0.24

0.25

0.26

0.26

1.24

福乐彩视频销售厅(个)

电脑投注站(个)

18

19

20

20

21

21

即开票销售亭(个)

7

7

8

8

8

8

6.健康发展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健全社会组织体系

加强党对社会组织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的社会组织工作协调机制。以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为目标,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和发展,到2025年形成覆盖广泛、门类齐全、层次多样、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体系。

1)对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直接登记、备案管理并存的新型混合登记管理体制,探索一业多会登记制度。深化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脱钩工作,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公平享用公共资源、公平开展市场竞争的秩序和环境,建立健全直接登记社会组织和脱钩后社会组织的综合监管机制。

2)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开展十百千示范社会组织创建工作,推进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互联网+社会组织制度建设。

7.加强民政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民政服务水平

夯实基层基础,配优配强乡镇(街道)民政干部队伍,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兜底服务设施建设全覆盖,补齐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提高服务能力,发展智慧民政加快民政信息系统建设,突出抓好低保、特困、养老、社会组织法人信息库、殡葬、地名等系统建设,提高民政工作效能;加强民政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加快民政信息库、数据建设步伐整合现有信息系统,推进部门资源信息共享,实现民政数据互联互通;深化养老、救助、社区、慈善等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大力促进民政机构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实现民政窗口服务网上网下结合;全面建立政务微博、公众微信等平台,畅通宣传沟通渠道,要大力开发网上办事系统平台,实现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网络化办理。加强法治民政建设,完善民政政策法规,健全民政标准体系。加强安全管理,严守安全底线,落实各级民政服务机构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和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二)重点工程

1.怀化市鹤城区公益性公墓及治丧点和进场道路建设项目新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怀化市鹤城区城南街道桥梁村,占地面积286.3亩,总建筑面积3732.87平方米,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为进场道路和公益性公墓建设;二期为治丧点建设,主要建设公益性公墓、治丧点、进场道路、服务厅、悼念厅、食堂、公共卫生间、停车场、服务用房、场区硬化、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计划总投资0.72亿元。

2.鹤城区社会救助站和未成年保护中心及城南奥林养老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242万元,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建设床位225张。

3.鹤城区农村五保供养中心改扩建项目。项目建设总面积为3300㎡,计划总投资3200万元,其中黄金坳镇五保供养中心(养老院)建设地点位于黄金坳镇败泥冲村,征地2亩,新建三层框架结构养老院一栋,增加护理型床位65张,建筑面积1000㎡。芦坪五保供养中心(养老院)建设地点位于黄金坳镇尽远村,扩建一层框架结构养老院,增加护理型床位20张,建筑面积300㎡。凉亭坳乡五保供养中心(养老院)建设地点位于凉亭坳乡杨潭村,征地2亩,新建三层框架结构养老院一栋,增加护理型床位100张,建筑面积2000㎡。并对以上三个机构原有场地进行适老化改扩建。

4.鹤城区智慧民政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200万元,主要依托全省电子政府外网搭建智慧民政信息平台子模块,全面整合乡镇(街道)、村(居)、社会福利机构等民政资源,形成民政社会救助、养老儿童服务、殡葬执法、社会组织管理、基政及民政福利机构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5、鹤城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项目。项目新增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新增床位数量约300张。在城中街道、红星街道、河西等街道建设街道养老机服务机构;在斜水塘、中坡、三角坪、天星坪、长湾里、湾潭、仙人桥、红星桥、宏宇、德善等社区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6、鹤城区河西街道办事处五保供养中心(养老院)护理能力改造提升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600万元,原河西街道办事处五保供养中心位于河西街道花背村四组,占地面积3亩,建筑面积500㎡。因城市发展需要列入征拆范围,为保障特困老人权益,需进行异地搬迁重建。项目新选址地位于花背村,占地约5亩,计划建设面积2000㎡,增加护理型床位。

7、鹤城区黄岩五保供养中心(养老院)护理能力改造提升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 (报省厅3000万元 )原黄岩敬老院位于黄岩管理处大坪村,经专业机构鉴定为D级危房,现已拆除,为保障特困老人权益,需在原址重建。该项目计划建设8800㎡,在原址重建地下一层地上七层框架结构养老院一栋,增加护理型床位。

8、鹤城区城南养老中心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90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建设床位75张。项目选址位于城南街道办事处桥梁村。

9、怀化市鹤城区公益性骨灰楼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在城南街道办事处建设公益性骨灰楼及其附属设施,项目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10、怀化市鹤城区凉亭坳乡集中治丧点和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集中治丧点和公益性公墓治丧点,项目总占地26亩,其中治丧点占地6亩,公益性公墓占地20亩,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突出政治建设

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强化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建设摆在全面从严治党核心位置,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和纪律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政治型、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五型机关建设,在知行合一中做到两个维护,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民政干部队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改进机关作风。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二)建立完善完备的制度体系

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民政工作制度体系,规范民政资金项目管理,落实《内控制度》,厉行勤俭节约,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全过程公开政府采购行为,确保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制定社区建设、养老服务、殡葬服务等民政公共服务的政策标准,设施建设、设备配置、服务内容以及管理流程规范。增强法治思维,做好民政工作相关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确保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得到切实提升。深化民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并公布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健全各级执法机构,推动民政执法重心下移。加强民政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行政处罚等执法裁量基准,建立执法人员数据库,确保民政执法责任有效落实。

(三)多元化、多渠道资金投入

探索建立民政事业财政投入自然增长机制,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坚持以一般公共预算资金为主渠道,以福彩公益金筹集和慈善募集为补充,以优质项目尤其是优质养老项目吸引社会资金。稳定扩大福利彩票发行规模和公益金筹集额度,提升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效率。利用智慧民政系统,加快建设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库,为全民政项目规划、实施和管理提供标准化、基础化平台,实现项目与投资有效对接。引导慈善资金、社会捐赠等社会资本投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民政服务社会化,建立并拓宽社会资金进入渠道。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民政事业发展。

(四)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领导,督促各级党委定期研究社会救助、社会事务等重点民生工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以社会救助为重点,加强部门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健全基本生活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政策制度。

坚持项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快速推进民政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重点围绕社会养老、殡葬事业、公共福利等领域,推出能够引进社会资本及专业运营机构进入的重大项目。鼓励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等多种服务供给方式。

(五)加大培养人才队伍力量

完善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形成以行政力量为主导、专业力量为支撑、公众力量为基础的民政工作人力资源保障格局,确保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创新民政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培养管理、激励保障机制,确保民政干部能力素质全面提升。

(六)强化监督检查力度

积极研究民政部、民政厅工作要点及部门下发的文件精神,围绕全发展大局和民政领域改革思路,将规划指标项目融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推动重大项目纳入省、市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完善规划中期和末期评估制度,加大执行公开力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