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区科技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严格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1.扎实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局党组通过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完善中心组领学、指导局机关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等方式,不断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全年共开展党组“第一议题”学习30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17次,局机关支部共开展“三会一课”学习18次。全局党员干部以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确保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切实筑牢意识形态阵地。一是扛牢扛实工作责任。局党组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把意识形态(含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与党建、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定期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排查,局党组全年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次,分析研判2次。二是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严格落实网络阵地管理责任制。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发布审签制,发布的每一条信息都按要求进行了逐级审查,并规范填写《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审批表》。
3.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局党组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转变作风;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全力抓好分管股室的党风廉政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全年开展“酒驾醉驾”违纪风险防控会议2次,班子成员之间开展谈话4次,班子成员与干部职工开展谈话12次。二是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自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5次党纪集中学习和交流研讨;局机关党支部共开展4次党纪学习研讨,并在“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中组织观看了4场警示教育片。通过党纪学习教育,全局党员干部切实把《条例》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坚决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4.认真抓好机关支部建设。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按照“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要求,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确保局机关支部有效运行,支部于9月29日换届选举。
(二)全面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1.真抓实干,在核心科技指标上稳步提升。一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劲头强势。围绕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详细研究解读,对工作进行分析和梳理,研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加强短板指标快速提升。全面梳理摸排辖区内科技型企业研究开发能力,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认真指导企业开展研发费用归集填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6.29亿,同比增长70.06%。二是科小企业评价入库量质齐升。通过微信、电话以及实地走访上门服务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摸清全区范围内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的企业底数,引导向科小企业靠拢。今年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达159家,同比增长16%。三是外国专业人才引进位居前列。积极走访区内企业,挖掘外国专业人才需求,摸清外国人才学历、专业、技能状况,实现供需精准对接。目前在鹤城工作的外国专业人才13人,位居全市前列。
2.强基固本,在创新能力提升上持续发力。一是科技创新主体培优育强。遴选符合基本条件的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动态跟踪企业发展,坚持成熟一批发展一批。今年在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7家,不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二是企业研发水平全面提质。今年我区企业新获授权专利143件,科技创新增添硕果。三是推动核心技术攻坚克难。湖南秦湘九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研发山茶油甘油二酯原料关键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湖南嘉晟住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PEC结构基本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PEC构建工业化预制技术达到领先水平。
3.大力挖潜,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赋力赋能。一是成果转化体系不断完善。加强建立点对点、面对面的三方合作接洽机制。依托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鹤城工作站,为全区70余家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咨询,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5.99亿元。二是创新平台培育持续优化。鹤城高新区成功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全力服务孵化载体和科技型企业;湖南润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成功认定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中小微企业核心服务机构;湖南秦湘九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认定为“怀化市专家工作站”;3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怀化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我区省级科创平台33个,市级科创平台101个。三是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运用。湖南秦湘九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成果显著,科研成果转化率高达87%;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农具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1%;林下赤松茸栽培、黄精、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种植等林业技术得到大力推广;悦麓里非遗街区利用视频系统、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了线上街区管理。
4.积蓄资源,在区域协同合作上凝心聚力。一是利用校地优势加强合作。我区充分利用鹤城区位资源优势与湖南医药学院的智力人才优势,合作共建了“湖南医药学院生物医药研究平台”,促进医药大健康产业链发展;大坪村与湖南农大唐贤巩副教授团队建立合作,助力大坪村在文旅规划顶层设计、特色农作物种植及加工等方面提升科技水平。二是开展院企联合促进共赢。怀化市金铄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组建“湖南怀化特色食品科技小院”,湖南嘉晟住建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承接装配式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标准的省级项目。三是加强产学研用深入融合。怀化市吉驷玻璃有限公司与怀化学院、深圳大学联合研发的防紫外线特种玻璃将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和环保等领域;湖南尊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与怀化学院联合研发的智能节能控制柜大量投产。
5.筑牢保障,在助企惠企服务上用心用情。一是服务企业水平提质焕新。与区政协联合举办科技政策宣讲暨助力企业创新提升发展座谈会,营造亲企良好氛围。会同工信等部门开展“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培训,确保政策应享尽享。同时,建立健全科技与财政、税务、工信等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及时为企业纾难解困。二是财政金融支持协同发力。今年全区财政科技支出7813万元,同比增长8.59%。大力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工作,目前有52家次科技型企业享受知识信用价值贷款共计7910.6万元。优先将科技型企业纳入“潇湘财银贷”白名单,20家科技型企业获得共计2290万元的贷款。54家企业享受上年度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共计6581万元,确保企业尽享政策红利。三是争资争项力度不断加大。成功推荐湖南秦湘九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获批资金70万元。助力怀化市金铄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南兴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项目,分别获得资金10万元。
6.深入基层,在服务乡村振兴上保驾护航。一是科普知识宣传广泛覆盖。今年以来,向农户发放《杂交水稻安全栽培技术》等书籍4000余本、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资料2000余份,印制《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5000余份发放至企业、院校和广大群众。二是科技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立足科技专家服务团,聚焦农业技术需求开展订单式科技下乡和科普活动。今年科技活动周到黄金坳镇芦坪集市宣传养殖、种植、节水灌溉等方面的知识,耐心解答群众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邀请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魏宝阳及其博士团深入黄岩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积极参与文科卫“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组织18名科技特派员为群众提供种养加工技术咨询。三是人才“引育留用”多管齐下。柔性引进以张先文教授为首的专家人才团队,为我区高山水稻种植技术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强人才申报认定,组织申报省级卓越工程师1人、省级企业创新达人2人。科技特派员实现全覆盖,省市区三级科技特派员共101人派驻至全区62个行政建制村,为27家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提供了优质的科技服务。
(三)统筹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1.严格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三法一条例两办法”等;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二是强化督促检查。重点督促指导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部位、重要环节的全面自查,并加强教职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完善消防设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2.着力提升法治能力。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带头学习党纪法规,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抓工作、作决策。以科技活动周、安全生产月、科技三下乡等活动为契机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大力开展新媒体普法,提高法律法规社会知晓率,形成“大普法”格局。
3.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黄金坳镇花果园安置区的后盾单位,今年重点开展了对安置区22户特困户的走访,更换安置区40余户护栏生锈栏杆等工作,为安置区增设了4盏太阳能灯,基本完成了安置区飞线外挂整改任务。
4.深入开展创文创卫工作。按照区文明办要求,结合“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广泛开展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项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结对共治包联对象桥梁村开展卫生清扫工作。
二、2025年工作打算
2025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充分发掘全区科技创新特质元素,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奋力推动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1.抓好要素保障。大力争取项目,积极对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方向,加强项目凝练,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市科技创新攻关计划;围绕我区三大重点产业链,精心筛选并储备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科技创新类项目。积极推动惠企政策落实,着力抓好企业研发财政奖补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扩大惠及企业的数量;精准把握好国家和省市利好政策的“大框架”,切实找准上级政策与我区企业的结合点。优化金融服务,继续抓好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工作,落实好企业库扩容;深化与商业银行合作,引导针对科技型企业需求,创新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
2.抓好创新主体培优。构建“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递进式全链条培育体系,实施精准施策与全周期服务。对小微企业,强化创业辅导,引导向科技型转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一对一”辅导,帮助突破技术瓶颈,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对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加速研发创新与产业升级,迈向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全年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量达到170家以上,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
3.抓好创新平台布局。发挥重点平台创新能力,依托区内木本油料资源利用、侗医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平台,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活动。着力优化创新平台布局,支持新能源及其装备、机械装备、中医药等重点产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汇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平台运行质效,建立健全围绕共性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多个方面优化创新平台运行成效,提高平台的创新效率和产出水平。
4.抓好科技成果转化。打造“1+4”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以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鹤城工作站技术平台为“1”核心“引擎”。建立健全“4张清单”:一是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技术需求及优势技术清单,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二是以区内各高校为主的待转成果清单,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三是政策清单,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四是金融机构投资意向清单,畅通科技金融融合渠道。
5.抓好科技文旅创新。加强与文旅部门的对接,全面了解我区文旅产业的相关情况,找准结合点,实施科技赋能文旅产业。紧紧围绕明年旅发大会的重点项目,精准谋划一批“文旅+科技”项目,推进文旅和科技融合发展。
6.抓好科普宣传工作。挖掘科普资源,面向青少年科技需求和社会关注重点,深入挖掘我区优秀科普资源;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建立科普基地。优化科普服务,进一步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培养和发掘科普人才,发挥科技专家服务团人才力量,进一步提升全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精心组织活动,以“全国科技活动周”为契机,精心组织举办特色科普进社区、进校园、科技下乡、科技政策进企业等系列科普惠民活动,培养科技兴趣和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