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盲到科技扶贫专家
从科技盲到科技扶贫专家
——记鹤城区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成员杨英兰先进事迹
杨英兰,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高级园艺师。1970年9月出生在怀化市鹤城区黄岩乡大坪村。2002年,他凭借自身的能力和威望,高票当选大坪村主任。先后荣获鹤城区造林绿化示范户、鹤城区花卉产业先进个人、鹤城区农村产业化带头人、鹤城区科技特派员、鹤城区优秀政协委员、怀化市科技示范户、怀化市乡土拔尖人才、湖南省科技示范户、湖南省西部地区“农博之星”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致富带头人、区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2018年被聘为怀化市鹤城区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成员。
穷则思变、雏雁起飞
黄岩乡大坪村地处海拔800多米高的凉山山腰,属高山气候,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杨英兰虽然从小没念过几年书,成年后的他不甘心像祖父辈一样,守着家里几亩收成甚微的责任田,做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实巴交的种地人。他穷则思变,寻求农家人致富道路,通过跑市场、问行情、搞调查,最后选准了天麻培植这个发家致富的门路。1994年他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条件下,卖掉了家中的唯一一头用来育种母猪,揣着几百元钱踏上了艰难的拜师学艺之路。他东赴浙江,北上湖北,南下广州,西跑四川,行程达数千里,学习笔记足有几大摞。回来后他开始在自家地里小规模试种,开始却因没有掌握好黄岩高山的气候以及土壤情况,试种结果不理想,最后连菌种钱都收不回来。试种的失败使得贫穷的家更是雪上加霜,自信心受到的打击,父母的不理解,乡邻的冷言冷语,让杨英兰倍感艰难。惨痛的教训使他意识到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至关重要,从此,他一有时间就跑到城里,找到区科技部门、区农口部门等单位向专家们请教,又买回一大堆各种各样种植书籍啃读,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挑灯自学钻研,边干边学,有不认识的字就查词典,一遍看不懂的他就多看几遍,再看不懂就找人求教。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二年,他的天麻试种终于成功了,这次成功给他带来了5万多元的利润,杨英兰心里美滋滋的。
依靠科技,大雁高飞
杨英兰并没有因为天麻培植成功而停止他进一步学习改良和培育新品种的脚步。他将培植经验与黄岩特殊的自然条件相结合,对天麻培植技术进行了改良,经过摸索和改进,他园中培植的50多亩天麻产量比原来提高了30%,且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市场上,他种植的天麻成了抢手货,在天麻还没收获的季节,就有许多人找上门来预订,广州、湖北等地的药材商也慕名远道而来批量订购,一时供不应求,从此杨英兰彻底摘掉了穷帽子。在过去几年的日子,杨英兰不但在事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生产技术上得到了相应的认可,他考取了园艺技术的大专文凭,先后获得了助理农艺师、高级园艺师的等技术职称,这时的杨英兰已真正成了名名副其实的天麻种植的行家。1999年,他与妻子参观云南昆明世博会归来,深受启迪,他看到了花卉苗木栽培这条新的致富路。2002年,他办起了全乡第一个花木盆景场,后又把基地移到怀化城郊的杨村乡,并扩大花卉苗木基地到60亩。仅花木盆景场第一年种植的适应本地高山气候的常规树种就使他收益15万多元。第二年他又大胆引进国外红枫树种,经过培育,和与本地的春枫嫁接,形成一种新的具有极大观赏价值的树木。经过几年的推广栽种,为怀化城区绿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8年,他的花卉苗木基地面积达260多亩,天麻种植面积达130多亩,造林面积逾500亩,年收入160多万元,总资产近100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示范带动,群雁齐飞
富了的杨英兰把目光看得更远了,他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黄土地,没有忘记土地上还在辛勤耕耘却仍在脱贫线上挣扎的乡里乡亲,他把带领邻村父老乡亲尽快致富当作自己神圣使命。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天麻种植和花卉苗木栽培在大坪以及周围村子风风火火地发展开来。村民没有技术他不请自到,手把手地教,没有资金,他及时送去菌种、树苗。他办的花卉苗木种植示范基地成了村民们的科技种植的学校,黄岩附近村的群众来了,怀化各县市的群众来了,贵州、广西等地的群众也远道而来了……杨英兰更忙了,常常是天晴一顶草帽,一双解放鞋;下雨一把伞,一双高筒油鞋,翻山越岭,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几年来,他无偿印发科技种植小资料3万多份,接待来学习种植技术的人员上万人,亲手培训科技“二传手”、“三传手”达千余人,为困难群众免费提供苗木,菌种价值达15万多元。富了的农民也没有忘记杨英兰,杨英兰被村民们推选为大坪村村主任。与此同时,杨英兰作为优秀乡土人才被区委组织部、区科技局特聘为区派科技特派员,从此杨英兰更是带领村民热火朝天的大干起来。杨村村农民尹全武,原是个吊儿郎当的人,家里一穷二白却不思进步,是村里的问题青年。杨英兰知道后,亲自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还为他无偿提供种苗帮助开发了花卉苗木,并帮他积极销售,至此尹全武从一个问题青年真正转变为一个勤恳能干的致富青年,仅去年尹全武苗圃的产值达20万元。
在杨英兰的示范带领下,1999年,鹤城区已发展天麻种植户560多户,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产值达4600万元;周边已发展花卉苗木种植户480多户,共培育出花卉苗木9600亩,产值达5800万元,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1400多人。其中由他带动发展起来的肖龙安等苗木种植大户,种植面积也超过了100多亩,已成为我区有名的省级科技示范户。2010年,天麻种植、花卉苗木已成为鹤城区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全村人均年收入达6980元,涌现了900多户种植大户,大坪村也因此而声名鹊起。
矢志追梦 再创辉皇
杨英兰虽然靠种植天麻、花卉苗木,使大坪村民逐步富裕起来,本人也因此而声名鹊起。但面对全村80余户计300多人还处在贫困线上;面对有着深厚感情的这块土地;面对自己既是村主任、区政协委员又是多年的区派科技特派员的他,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样引领村民脱贫致富?通过多次探索及深入调查,对村里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特别是本村系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原始次森林“大峡谷”的地理优势明显,森林资源丰富,地势险峻、气候凉爽、离城很近,交通方便,是中国离城最近的原始次生林,是都市人避暑休闲吸氧健身和探秘大自然的极佳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见识决定胆识。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指引下,他大胆设想:充分利用辖区地理优势,依靠科技,坚定发展乡村旅游及旅游产业扶贫,不能“捧着金饭碗,到处要饭吃”。
2015年,他召集本村在外经商的彭宏军、彭开寿、杨贤春、向子秀、向小菊等能人,经过村支两委和代表大会通过,采取全体村民以资源、资金、投工投劳、小额贷款和贫困户帮扶资金入股。2016年2月,成立怀化市辉皇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己兼任董事长。致力打造“原始森林、溶洞、滑索、悬崖(玻璃)栈道、滑草场及500亩石林花海”等景观,按照“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实施旅游产业扶贫,实现增收脱贫致富。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土法上马,不等不靠,说干就干!2016年正月初二怀化大峡谷景区正式动工,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务工增收参与景区建设等方式,先后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为使公司规范化、有序化工作开展,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一是从思想上解读脱贫。要求全体村民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胡子上的饭是吃不饱的”。特别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要坐享其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转变观念才有脱贫的希望;二是从制度上杜绝争“贫”。精准识别贫困户,坚决不评争“贫”户,除了扶贫政策规定的“七不评”外,在村里评审还增加三条:好逸恶劳、长期打骂闹事的家庭不评,无理干涉、阻挠公益事业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刁歪霸道的家庭不评,子女条件较好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家庭不评;三是从行动上引导脱贫。以“旅游牵头,村民自主,就地创业,增收致富”为目标,号召大家自力更生,树立大坪精神,以贫为耻,主动脱贫,争当致富能人,推动全民致富;四是从培训上扶贫先扶智。通过开展反季蔬菜、水果栽培与病虫防治,蔬菜及竹笋深加工,花卉栽培与管理,民俗农耕文化发展,市场营销,安全生产等培训,让村民掌握脱贫致富的门路和技术,增强村民自身“造血”能力;五是从培育特色产业上增强扶贫优势。以高山反季蔬菜、竹笋、玉米猕猴桃、葡萄、黄桃、苏脆枣等特色产业为重点,采取“公司+村集体+基地+合作社+专家+贫困户”的运着模式,着力培育与旅游相配套的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产品;六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景区就业脱贫,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农产品代销、社会保障、年底分红方式脱贫,充分调动广大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7年,全村共接待游客157000人次,实现旅游产值 2000多万元,带动全村14家农家乐和农产品的销售,解决168人就业机会,共为村民增加4721个就业岗位(含贫困户就业岗位2411个),带动全村187户825人增收,86户贫困户324人通过旅游扶贫脱贫致富。全村326户1635人的生活及村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确保了2017年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杨英兰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被任命为怀化市旅游学会副会长(兼),先后被评为鹤城区“2016--2017年度旅游扶贫先进个人”、“劳动模范”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省、市、区多家媒体多次予以采访报道,旅游基地被怀化市扶贫领导小组授予“旅游扶贫示范基地”“怀化市研学基地”。区外慕名而来的取经者络绎不绝,成为鹤城区依靠科技进步开展乡村休闲旅游、实施精准扶贫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