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区教育局 > 工作动态

鹤城区:教育后发赶超有“三个秘诀”

近年来,地处湘西的怀化市鹤城区,立足当地教育实际,以国培为引领,深耕校本特色,全面提升师资建设水平,连续三年获评湖南省“国培计划”A类项目县,打造出了教师培训的鹤城样本,有效推动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怀化市鹤城区是武陵山片区的中心城区,现辖学校54所,拥有在职教师8000人,在校学生12万人。作为一个1998年才建立的新区,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教育发展困难重重,特别是师资队伍年龄老化,年轻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结构性缺员严重等成为制约该区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面对教育发展困境,鹤城区委、区政府高屋建瓴,形成了城东、湖天、城南、迎丰、城北、河西六大城区板块和黄金坳片区、黄岩旅游度假区两大农村板块并驾齐驱,“辐射全区、以城带乡、均衡发展”的教育基本格局,着重抓好教师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优质师资队伍作为教育后发赶超的秘诀。

近三年区本级共安排师训经费约1093万元,共承接推进国培子项目23个,探索出了“聚焦问题、深耕校本、落实课堂”的师训模式,构建出了国培、省培、市培、区培、校培五位一体的培训网络。在教师培训实施上,该区采取“保姆式”的全过程管理和服务,突出专业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形成鹤城特色,确保培训的力度和效度;在承办国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了区教育干部高级研修培训、德才名师工程、“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训”、教师暑假集中培训、新任教师培训等30余项具有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区级培训和校本教研培训,一年来培训各级各类教师共7000余人次。

通过多年努力,全区现共建成“三名工作室”34个、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2所,区级教师培训基地校13所。辖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校”等省级以上荣誉共100余项。教育均衡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为全市首个通过评估验收的“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市区)”,实现了教育落后地区的弯道超车。

秘诀一:“三项保障”——筑牢师训之基

经费人员保障到位。经费落实“一压缩一优先”,职能、人员实行“两项整合”,全力打造“四个团队”,压缩行政管理经费,年初足额优先预算安排师训经费并保障逐年提高;将区教师发展中心、区教研室、区教育督导室职能进行职能整合,建立了“研训导”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将区教师培训团队成员、区教研员、区名师工作室名师等进行人员整合,分别安排担任各类师训项目指导及顾问,从而组建了科学高效的管理团队、业务精湛的专家团队、系统专业的督导团队、创新务实的校园长四个团队。

组织管理保障到位。建立了“三线并举”的国培项目管理体系。建立“区教育局—区教师发展中心—学校教师”为主线的行政管理条线,建立“区级研修团队—区级教师培训者—学校教研组长参培教师”的业务指导条线,建立“省发展中心研修平台—工作坊跨校学科组—学校专区学科教研组”为主线的网络辅导条线,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制度规范保障到位。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区域级、项目级、学科级三级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相关制度,《鹤城区教师培训团队管理绩效考评办法》、《鹤城区优秀送培学校、优秀培训基地学校考评办法》及各项目实施方案、学员考评方案,教师培训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秘诀二:“靶向施训”——确保师训之效

调研问诊”解决“训什么”问题。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深入全区各校实地调研。通过师生访谈、观推门课、查学生作业、学生成绩抽样等方式,摸清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教师培训需求和学生课堂学习的需求。结合调研报告、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师培训标准等,组织召开了“综合数据”分析会、“送教培训方案”研讨会和“学培训主题研讨会”,通过研讨,确定了有方向性、可操作、可检测的培训主题。通过调研和研讨,紧紧抓住了教学中的痛点、难点,培训主题确定做到了小切口、定位准、有方向。



▲“国培计划”(2020)——鹤城区送教培训问题诊断现场。(资料图片)

“专家引领” 解决“谁来训”问题。引他山之石,注重专家的专业引领,三年来,聘请区外专家50余人,为该区教师进行专题培训186节次,聘请的域外专家的研究领域与培训主题高度契合,极大开阔了教师眼界,提升了培训效果。此外高度注重本地专家团队建设,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专家团队,遴选培养区级骨干培训教师 165人,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培训者团队仍未间断学习,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网络研修,同时通过“钉钉”、“瞩目”、微信群等组织区本级培训,与参训教师深入讨论交流。

“训教结合”解决“怎样训”问题。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实行培训和教学实践“训教结合”,摸索总结了“两式培训、三项扎根、四个全员”的培训模式。即:培训方式是参与式、实践式;培训内容要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培训要求是全员上课、全员说课、全员分享、全员提升。针对受培薄弱学校教师与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种”五“同”的帮扶策略,并成功申报省级一般资助课题《三“种”五“同”校际帮扶的实践与优化》。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师训团队积极组织学员在线学习,重点放在指导抓好疫情期间的学生宅家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居家学习和生活习惯。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和防疫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生命教育。此外,高度关注乡村教师培养,组织鹤城区犁头园小学及村小开展了“为梦想起航乡村教育交流研讨”活动。同时组织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师徒结对”实行一对一精准有效培训,培训实行捆绑考核,培养出一大批乡村优秀教师。

秘诀三:“融合创新”——孕育师训之果

推动校本培训与国培项目融合的“新校本研修”。注重把国培项目与校本培训项目相融合,突出校本培训的核心,有效促进培训成果落地。学科专家团队负责校本研修指导,教研室团队引领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教师发展中心团队进行年度统筹考评,督导团队负责专项指导。全区共有26所学校进行了与送教培训主题相统一的学科校本研修,参训教师达2200余人,国培送教培训模式的“新校本研修”正在鹤城各校蓬勃生长。在新校本研修培训过程中,聚焦主题,构建了“四段式校本研修”活动设计流程。即:前期知会、班组预热、课堂实践、总结提炼。着力提升参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形成一批校本研修的骨干力量和校本研修示范校。如小学数学在全区各学校掀起了“一课引领”主题式校本教研风,并深入推广解读教材的JNQF“四步解读”法(结构、内容、情境、教法)。

推动教师培训与研课磨课相融合的“双质提升”。采用统筹安排与有的放矢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研磨实效。按照“示范引领—学员设计—说课—反思—专家组指导—片段教学试教—观课议课—再反思—再修改—再试教”的流程,通过“目标递进”的研磨方式反复深入推进,促进学员专业能力提升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双质提升”。如小学语文开创了“三环四磨五关”。即:三环(备课环、试课环、磨课环);四磨(本校磨、分组磨、集中磨、返岗磨);五关(定教案关、试教关、磨课关、修改关、反复锤炼关)的步骤,反复试教、修改、完善,研课磨课;幼儿园国培送教培训团队在研磨课环节,在“五个一”任务驱动下,总结了“1441”课例研修模式,即:一试(自己备课试教)、四磨(自己琢磨、小组打磨、片区研磨、专家团队细磨)、四授、一优课(项目组收集整理,优化出一系列精品课例),在多家幼儿园落地生根,以点带面,促进园本研修常态化。

推动训后服务管理和训后总结相融合的“成果推广”。制定了《鹤城区“国培计划”(2021)训后跟踪指导与学科校本研修统筹推进实施意见》,对学员训后研修统筹跟踪,采取长期服务策略、任务驱动策略和评优激励策略,建立训后研修对接,展示成功环节结束后,设立训后研修目标并督促指导学员返岗研修,同时鼓励学员主动开展训后研修,对训后工作抓得实、有成效、校本研修成绩突出的学校在年度绩效考评中给予加分,推动学员返岗研修实效。此外要求学员开通“个人空间”,便于送培团队对学员进行训后跟踪指导、问题交流和在线答疑等研修活动。同时,借助“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坊研修空间,向学员免费推送各种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工作坊线上研修与线下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最大限度地延续国培项目成效。



▲城乡学校“手拉手”。(资料图片)

在培训过程中和培训后认真进行汇总梳理,形成了学科资源包。进一步收集整理优秀教案、示范课、培训讲座、培训成果集等,加强生成性培训资源整合,及时推送给全区各学校,为校本研修做有力支撑。近三年来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名校手拉手”、“工作坊”等项目生成的精品课资源约143节,优质课资源约427节,微讲座资源约234节,微故事资源约402个,微教案约390个。鹤城区农村幼儿园青年教师保教能力提升工作坊研修,坊主推课7堂,发布了4次作业,第一次作业已结束,完成率99.98 %;发布研修活动 2 次,参与率100 %;沙龙活动13次,第一次沙龙活动讨论评论70条,第二次65条,第三次63条;学员上传各种资源319个。线下集中5次,专题讲座7堂,示范课2节,2天送教研磨,3场次集中研讨、4次游戏活动的打磨,参加观课议课62人次。190个线上问题。线上学员上线率、合格率达到100%,作业合格率达到95%,生成163篇研修心得,89篇研修计划,1753条观课随笔。221个视频资源,316条活动资源,393篇活动文章,回复439条,累计上传研修活动成果1291个。线下学员生成5节汇报课,245份观课记录,15份指导教师观课记录。怀化市鹤城区骨干教师提升工作坊研修,坊主推课40堂,发布的第一次作业已结束,完成率100%;发布研修活动5次,参与率100%;主题研讨数600个,学员上传各种资源150个。各种评论回复5762条,线下集中6次,专题讲座8堂、微讲座7堂,示范课4节,参加观课议课240人次,工作坊研修硕果累累。

2021年全区共有43所学校教师参加 “基础教育精品课”省级竞赛活动,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推送了76堂精品课,经专家评选,获市级精品课22堂,省级优课7堂,推课数量和获奖数量均为全市第一名;2021年12月鹤城区通过遴选,推荐怀化市欧城小学、怀化市大汉小学、鹤城区芙蓉学校申创湖南省首批“名校网络课堂”教育信息化创新试点学校。成功举办鹤城区2021年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暨“三独”比赛,50所中小学参赛。组织开展鹤城区中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讲述红色故事”演讲活动,征集书画类作品500余幅。在全区学校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行动,录制心理健康微课20余节,举办校级心理健康讲座50余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怀化四中获评“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指导并引领各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送教、送研活动,全区共送教下乡75次,送温暖活动10次,学校之间开展了学科交流活动,安排了师徒结对进行一对一的业务帮扶。指导帮扶学校对受扶学校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的帮扶,其中芦坪小学的课题《优化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途径的研究》被湖南省教育学会列为重点课题。

国培引领和创新融合给该区教育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并涌现出一批特色学校。经过三年的国培,一大批青年学员教师脱颖而出:被“人民网”报道的毛雅琳老师,是继“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全国模范教师”鹤城区凉亭坳小学特岗教师张琼琼的又一个优秀学员教师;被新华社和湖南日报广泛报道的黄金坳镇汪家村小学唯一的老师秦缘;怀化四中、舞水小学、欧城小学等学校以国培为契机,以校本研修为着力点,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另一方面该区打造了一支优秀教师团队。一大批专家团队成员,通过国培逐步成长,已能独当一面,逐步从鹤城走上更高级别的培训讲台。12位专家团队成员被提拔任命为校长、副校长,8名专家团队成员获得“首席名师”称号,成为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

对于未来鹤城教育发展,新一届的怀化市鹤城区领导班子目标明确,鹤城区教育局局长姚利表示将继续探索建设教师培训新机制,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学”新模式,构建“鹤城区—中心校—教学点”三级区域培训体系,深入打造区级和校本两支培训团队力量,进一步升级优化培训资源,打造高效课堂,开发特色培训课程,形成本土培训课程体系。

鹤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戴若晖表示,将继续牵住师训这个“牛鼻子”,紧紧围绕鹤城教育中心工作,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理念,在国培项目县升级版建设、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城乡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继续强化国培引领,推动融合创新,推动城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面提升区域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推动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