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名师工程】造就优质学校的思路与出路
本网讯(通讯员 德才工程宣传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彬作了《造就优质学校的思路与出路》的报告,周彬教授结合自己的管理实践,从真正的管理应注意什么、怎样用好老师、从“水桶理论”看管理的本质、中西方管理的差异、建立教师荣誉体系、学校管理的务实与务虚等六个方面解读学校管理本质,传授学校管理艺术,语言风趣,思想深邃。
那么多年,我们竟在南辕北辙吗?
人民路小学:钟敏莉
炎热的暑假,规矩的培训,难免困顿,于是今天中午出门时我带了一罐酸梅。没成想,一颗也没偷吃,因为不但没有打瞌睡,反而还越听越来精神,整个会场笑声不断、掌声雷动,这个叫周彬的男人精彩地诠释了什么是举重若轻。他轻松地将学术与幽默结合,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又将这种结合几乎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但他深厚的学识以及对教育的研究又让一个个笑料显得那么有料,那么令人深思... ...
周老师在嬉笑怒骂间,抛出了一个话题: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哪部分是科学,哪部分是艺术?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先在心里咯噔一下,然后瞬间如醍醐灌顶一般豁然开朗:教学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肯定是科学,那“怎么教”就当属艺术的范畴。科学的东西我们不能开玩笑,但艺术的东西是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难道… …果然,周老师极具个人魅力的声音又在耳畔响起:艺术要研究吗?艺术靠的不是天赋与刻苦练习吗?什么才要研究?科学呀!我们要研究“教什么”的问题呀!就在那一瞬间,我想明白了许多事情:条条大路通罗马——找到罗马在哪才是最重要的,不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我们所有的技巧也许只会让我们的南辕北辙更彻底。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在即将到来的九月份开学季,我将和我的团队在拿到教材之后,好好研究我们该利用这样的教材让学生模仿什么,学习什么——是文章开头结尾的形式,是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资料的查阅利用等等,找准目标,然后看清目标,再有的放矢,让学生学必有获。至于“怎么教”嘛,相信每个老师都会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感谢这个最热的夏天,让我遇见了这个最幽默的校长、专家——周彬老师。
科学治学,艺术教学
怀化一中:舒怀
8月1日下午,我聆听了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彬教授的精彩报告《造就优质学校的思路与出路》。周教授幽默的表达方式,面对困境时机智的解决办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造就优质学校在很多人看来是领导层需要思考的事情,然而当仔细思考了周教授讲座背后的深意后,我感觉到作为一线教师,更需要不断思考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打造优质学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只有一个学校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投身进来,我们才有可能创造出一所优质学校。
周教授强调“教什么”是科学,“怎么教”是艺术。翻看他的履历不难看出,这位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在教育方面绝不是纸上谈兵。他是实干家,也是筑梦人。他用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打造出了一所一流的高级中学。他和我们在谈到学校的教学问题时很风趣。他讲他一开会老师就带着作业来改;他一去听课,老师就高兴他听的是别人的课;备课组讨论完大家都不知道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乍一听好像讲的是个笑话,然而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很多学校教学现状的真实写照。作为教师“教什么”是集体行为,取决于考试和学生的需要;而“怎么教”是个人行为,取决于自己的思想与理念。教研组和教师在研究“教什么”上重视程度太低,在备课上多花一分钟,可以节约学生一分钟,同时有可能提高学生一分。备课是投资,造就人的能力增进,但是往往更多教师会选择让人精力透支的改作业,而放弃可以提升自我与增强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备课。打造一流学校,我们必须在教学研究方面苦下功夫,不要浪费课堂时间,合理为学生做指导。“怎么教”在周教授看来是要学会如何去“忽悠”学生,我也很赞同这样的观点。当学生缺乏信心时,我们要给学生信心;当学生有信心时,我们要让学生变得更有信心。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要不断去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力,鼓励与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给他们筑梦,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希望;只要有目标,才会朝着目标不断努力与前进。
在教学的道路上,我们既要科学治学,同时要艺术教学,严谨与宽松只有合理运用,才能打造优质学校。
海派清口式的演讲 深邃的教育思考
东晟中学:李丽梅
“德才名师工程”培训的第二天下午,是最为精彩的遇见。
华东师范大学的周彬院长从下午两点半起开讲,一直到五点半,全场五百多人居然聚精会神地从开场听到结束。全场会意的笑声不断,仿佛在立波秀的演播大厅里,但我们在探讨最为美好而艰涩的教育问题。周老师一口上海腔颇具海派清口的味道,伴着深邃的教育思考,全场有笑点,有考点。我想说,我服了,我佩服了;精彩,真精彩!
针对目前的教育问题,周老师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有自己特有的教育智慧。而给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是他讲到的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问题,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大学课程教本越来越厚,而中小学教本越来越薄,薄薄的一本书是知识的压缩。那么,作为教师,就是要给学生解压,那教师拿什么去解压?渊博的知识,专业的精湛素养才是解压的办法。让知识深入浅出,把高深变为易懂需要的是专业素养加智慧,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问题。处理好一桶水和一碗水,要求你要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备课备课再备课。这样才能在学生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知识,解决更多问题,才是真正的为学生减负。这也是我们在这炎热的假期来学习、提升的目的。
德才名师工程培训,今天下午我们觉得——很值!
抓住学校里跳跃的优质信号
怀化五中:王丁香
听周教授谈优质学校的出路和思路,我这段时间也在思考五中等公办学校的出路。虽不完全相同,但也算都有一种“忧患意识”的观察和思考。
何为优质学校?就是理念先进、绩效显著、业绩一流、勇于创新、持续发展的现代学校。鹤城区符合这样要求的学校有几所?小学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还有多远的路?高中学校的招生教育局有没有很好地保护公办学校?从强调效率到关注公平;从注重结果到重视条件;从权利控制到责任提高,鹤城教育在改革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但眼光还要长远一点,优质教育是由优质学校提供的,创建优秀学校需要真金白银,需要自主创新。需要团队凝聚力。学校领导者能从“问题解决者”角色转向“欣赏型领导者”角色,这将是一个质的提升。
每一所学校里都有许多看不见的风景,他们有的不是像标杆一样立在哪儿的,而是默默无闻、有思想有智慧地独具一方,独吐芬芳。对于学校管理者,就要有发现美的眼睛,抓住学校里跳跃的优质信号。收到信号马上去倾听、调查、研究。每一种成功都有其成功的魅力,每一种说法都有其生长的土壤。兼听则明,集思广益。决策是可行乐行的,学校才能走得更持续更长远更辽阔。